聚焦儿童健康科普图书的变迁
作者: 来源: 2023年07月24日
核心阅读:家长根据需要购买实体书,一次性的消费就算是结束了。而现在的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内容已经实现了立体化,不仅仅是卖出一本书就结束了。因为除了有纸质版图书,还有电子版。除了能看到实体书的内容,还能在图书里的二维码中扫码看视频、听音频,这对家长来说更直观、更节省时间。
儿童健康科普图书读者目标明确,服务于家长,可操作性强,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健康问题,是家长养育孩子的实用手册,一路伴随孩子长大。所以,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可以说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年代的孩子,健康状况不同,常见疾病不同,家长掌握儿童健康知识的程度不同,儿童健康科普图书也随之而改变,具有明显的年代特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素养的提升。
主题随年代变化而变化
选题随儿童常见病的变化而变化。十几二十年前,卫生条件不是很好,环境不够清洁,孩子经常患感染性疾病,比如感染性腹泻、新生儿脐炎等都比较常见。为了避免孩子因感染而生病,那时候强调的是家庭环境都要保持清洁、干净,护理孩子时也要注意清洁卫生,而科普图书也着重向家长普及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如何预防感染性疾病,提醒家长注意孩子及家庭的清洁卫生以及食物的清洁、新鲜等。
而现在,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已经非常干净了,甚至有的家庭中已经达到了无菌的环境,孩子不再因为环境不清洁而常患感染性疾病,随之而来的是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比如过敏、川崎病等。加上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电子产品的丰富与普及,肥胖、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出现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所以,现在的儿童健康科普,除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儿童常见病,以儿童过敏、儿童肥胖、儿童近视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科普图书也越来越多。
除了疾病类型发生改变,现在的孩子还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常见的新问题,比如上颚凹陷,鼻腔干燥、敏感,脊柱侧弯……这些都与家长的养育过于精细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这样的新问题更需要向家长普及,因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而儿童健康科普自然地承担起了这一任务。
同一主题,不同年代内容也不一样。尽管以前和现在孩子都会遇到的常见疾病,比如发烧、腹泻,以前的科普内容也和现在不一样。医学的知识更新较快,健康科普图书也会随之一起更新。举个例子,以前孩子发烧,10年前的处置方式和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以前建议冷水擦拭、酒精擦拭帮助降温,现在认为这样的方式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危险的;以前孩子腹泻,建议家长给孩子禁食,而现在的健康科普再这么写就落伍了。这样的知识,需要及时向家长更新,健康科普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广泛传播作用。
内容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以前的科普图书,就是单一的图书,家长根据需要购买实体书,一次性的消费就算是结束了。而现在的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内容已经实现了立体化,不仅仅是卖出一本书就结束了。因为除了有纸质版图书,还有电子版。除了能看到实体书的内容,还能在图书里的二维码中扫码看视频、听音频,这对家长来说更直观、更节省时间。比如,如何给孩子做辅食,看视频操作要比看文字好懂得多。照顾孩子的家长时间都很紧,如果没有时间看书的话,听一段音频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更有些图书设立了读者群,扫码进群,就能得到作者的答疑。这是图书的一种增值服务,也让图书的内容更为丰富,实际上,相较于几年前或十几年前,一本科普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要比实体书厚重了。
呈现形式及读者对象也与时俱进
呈现形式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以前,家长获得养育知识的途径很少,很多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所以,儿童健康科普基本上采用的是单向输出的灌输式,单方面向家长输出养育知识,书上说什么,家长就听什么,然后照着做。
而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家长获得养育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很多家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养育知识。但是,由于各种途径获得的养育知识良莠不齐,家长现在不是发愁养育信息不够,而是这么多的养育知识,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能和医生交流、讨论。从单方接受变成了相互讨论,这也代表着家长养育素质的提升,对儿童健康科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向输出已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他们更需要图书有互动性,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因此,在呈现方式上,问答、游戏、测试等带有互动性质的设计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读者对象从父母到所有家庭成员。儿童健康科普以育儿为前提,读者对象自然是家长。而在以前,这个家长多半是父母,因为祖父母虽然帮着带孩子,但都是“经验派”的,没有看书养娃的习惯。而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的祖父母是当年看着书养娃的父母升级而成为祖父母的,他们更愿意接受新知识,更愿意用现代的方式来带孙辈,所以,现在的儿童健康科普,不仅是父母在看,祖父母也在看,甚至有的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就是专门写给祖父母的,这样的科普书在设计上更为贴心,比如文字更简洁易懂,插图更直观,字体更大,字间距更宽,这都很适合老人阅读。
另外,很多儿童健康专家都很重视儿童健康素养的培养,所以,近年来,给孩子读的儿童健康科普图书也不断出现,原创版和引进版都有不少。相对于成人科普书来说,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形式上更为多样,呈现方式也更为生动活泼,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更便于孩子理解。因为健康科普不同于其他故事绘本,它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深度,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借助于一些辅助方式,既可以增加趣味性,又便于理解,比如立体书、异形书等。还有的书配了不同色彩的滤镜,用不同颜色的滤镜,就能看到身体里的骨骼、肌肉以及人体器官等,既是知识传播,也是游戏。对孩子来说比较深奥、抽象的健康知识形象、生动了许多。
是读者需求的满足,更是科学理念的引领
从疾病科普到健康科普。传统观念中,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而且以前获得各种科普知识的途径很有限,家长对于如何应对生病的孩子知道得不多,所以,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科普最大的需求,就是对于各种儿童疾病的护理方法。因此,儿童常见病类科普图书比较常见,目的就是应家长的需求,向家长普及儿童常见病的知识,让家长掌握基本的养育护理常识。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健康更为关注,不仅仅是希望孩子少生病,而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地成长。另外,互联网的发达,让家长有了更多的获得儿童健康知识的途径,家长的视角变宽了,在关注儿童常见病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希望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像长个子、营养、睡眠、肥胖、运动、体形等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
家长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相应地,医学科普也由原来的疾病科普转变为健康科普,更多的是从孩子的整体健康出发,向家长传达的是孩子出现某种问题,不仅要看疾病本身,还要结合生活方式及养育方式来看,不仅需要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的养育方式及家庭生活习惯都需要作出改变,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及全家的健康都有好处。
从儿童健康到家庭健康。近年来,儿童健康科普的范围更广,从大健康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健康,很多方面都与家庭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相关,比如儿童肥胖问题,和家庭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都有关系,要想避免孩子肥胖,不仅仅是孩子,整个家庭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运动习惯都需要作出调整。儿童过敏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过敏已经被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这实际上也与生活方式、清洁方式有很大关系,要想预防孩子过敏,家庭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也同样要作出改变。而这些改变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益,对全家人的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这类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相关的儿童健康科普,实际上也在同时关注全家人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更大。
从实际操作到健康理念的推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在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方面,健康科普图书责无旁贷。科普图书不仅要满足读者的需要,还应该起到引领读者的作用,将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传递给读者。
给孩子看的健康科普图书的出现,也是顺应了提高健康素养从小抓起的建议,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之类的儿童科普绘本,都是适合孩子看的、能提高孩子健康素养的图书。
总之,从儿童健康科普图书的变迁,可以看出我们经济水平、卫生条件、生活水平、健康素养等的全面提高,是儿童健康科普图书出版的进步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作者单位:《父母必读》杂志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上一篇:浅议新时代编辑核心素质
下一篇: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