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学科共建工作的时代使命

作者:  来源:  2024年07月05日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卷帙浩繁,文书天下。出版工作肩负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扎实的理论体系支撑和充沛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出版学科建设的质量关乎出版强国建设,也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近年来我国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步履铿锵,稳扎稳打。从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12月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将“深入推进出版学学科建设”列入“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工程”,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学科体系”,到2022年7月首次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举办,推动首批5所高校与相关单位共建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再到2023年8月,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会议召开,新增3所共建高校,进一步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又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一系列举措,都在为出版学科专业探索建设路径与发展模式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方向指引。

  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出版活动与人类文明形影相随,既记录文明、标志文明,也通往文明、推动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阵地,赓续华夏文脉,也书写着中国现代文明的篇章,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立足鲜活的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出版理论体系,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举措。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是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助力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顺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另一方面也与出版这一学科存在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深度”和“创新”是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人的创造力是实现这二者的源头活水,出版人才支撑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才培养也是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出版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于出版实践,对出版实践的指导力、解释力不强,使出版实践常需“摸着石头过河”。归根结底,人才储备不足是出版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出版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兼具专业素质与复合能力的各类人才,这也是共建工作的核心、重心。要通过建立具有“共商、共学、共享、共进、共育”特色的工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出版人才指明前进方向、开拓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要从选题引导、建设平台、强化传播等方面为提升出版学科专业学术研究成果质量提供保障,激发学术研究活力,推动成果应用,让出版人才的成长有路径可循,也让出版学科建设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全球科技革命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版工作“以文弘业、以文培元”的文化塑造功能在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时刻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更应因势而谋、乘势而上。扎实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出版学科专业的理论深度、人才培养水平,必将为助力新时代出版工作,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起蓬勃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上一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人工智能+”新闻出版:认知与理论要直面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