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

作者:  来源:  2025年08月22日

  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市科协、市社科联、昌平区、平谷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

  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实施五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等六大重点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不断提升,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根据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统一部署要求,北京市将于今年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由市纲要实施办牵头主办,届时将联动中央在京优质科普资源,动员纲要办成员单位、市学协会、企业(园区)、高校院所等科协组织,以及首都地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首都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以高质量科普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

  今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将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文沙龙、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普表演、科普阅读、科普市集等各类科普活动近3000场次,市纲要实施办各成员单位将举办一系列主题特色活动,16个区分别举办区域主场活动,近百所高校院所科协、200多个市级学会,以及1000余家企业、园区科协将结合各自领域资源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主题活动,还将重点推动一批高校、企业园区的实验室、生产线和展馆展厅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联动120家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参与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全市协同联动,做到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为首都群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科学文化盛宴。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开展:

一是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科普法》贯彻落实,强化科普社会共同责任。联合市委组织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以及前沿科技、科普法等内容纳入市委党校、各区委党校培训班次教学计划,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和履职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展示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果,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围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举办系列主题专场活动。依托北京科学中心聚焦青少年群体,推出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国际种业会展中心举办农业科普活动;会同市国动办在红领巾公园举办国防科普展览展示活动;与市社科联在北京大观园联合主办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首次在北京地坛书市举办主题为“探秘科学,悦读未来”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昌平区、平谷区开展科普专场活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进基层。

三是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动员全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科普”,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今年科普月活动除举办启动式、闭幕式和系列主题专场活动外,市纲要实施办重点动员学协会、企业、高校(院所)科协、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等组织开展科普联合行动,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科普大格局。“科创科普·大家说”活动,通过举办沙龙、讲座、研讨会和技能培训等形式,为学协会、高校、企业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交流平台;“科普月探馆新体验”活动,将设置科普主题体验路线,吸引公众探馆、直播、打卡,全新体验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开展“智绘科普·京彩有我”IP创科普活动,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普月主题,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科普内容创作;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动员学会、高校、企业和科技科普志愿者走进学校、乡村、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科技展览、科普表演、科普市集、科学实验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四是推动国内外科技科普交流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举办欧亚国际量子科学合作与科普交流系列活动、北京中外科技馆馆长对话会、国际科学节圆桌对话会,同时,与天津、河北两地共同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京津冀科普阅读推广等活动,推动三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此外,今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中国科协将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学技术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共同举办2025年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市纲要实施办将推荐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普展品展项亮相主场,并做好活动报备、公众组织、交通保障、宣传传播、氛围营造等保障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活动的整体宣传传播工作,重点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领和新媒体传播矩阵效应,策划宣传主题,把握宣传节奏,推出宣传精品,多维度展示北京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科技成果、科普成效,大力宣扬首都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科普事业的良好精神风貌。


记者提问


记者:今年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和以往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何不同?本次全国科普月活动在整体筹划上是如何考虑的?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市纲要实施办副主任孟凡兴:


  以往全国科普日活动基本上是利用每年9月第三周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主要突出的是示范引领性。此次新修订的《科普法》,把每年9月设立为全国科普月,更加明确了科普地位、职责和社会责任,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稳定、更有力的法制保障,更有助于汇聚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效能,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今年科普月活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高举科技科普旗帜,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科普法》贯彻落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展现首都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二是建强科普之翼,准确把握“首都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定位,组织科技成果走近公众系列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深入挖掘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重点领域科研成果科普化,举办2025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围绕公众关注热点和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采用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精准触达目标人群。三是开展“有组织的科普”,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汇聚优质科普品牌,推动“科技馆之城”等阵地建设的整合提升全覆盖。依托纲要实施办成员单位汇聚优质科普资源举办区域主场或行业特色主题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沙龙论坛、展览展示、互动体验、成果发布等;依托“科技馆之城”主阵地打造主题体验路线,推动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展馆展厅和重点试验室等设立公众开放日,开展科技文化进商圈活动,打造科普促进新消费场景;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推动一批优质科普品牌活动服务社区乡村,进一步探索推动区级综合科普场馆的全覆盖。四是加强国际国内科普交流,拓宽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推动科普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开好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推动科普月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活动;加强京津冀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互动交流,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北京发布”公众号


编辑:谭诗蕊

审核:刘泽林

上一篇:2025年社科普及周主会场设在北京大观园
下一篇:没有了